闫雪玲满族剪纸传承培训基地

返回
      在关东地区,自古就有剪纸的习俗,满族剪纸,无论是历史久远的原生态符号,还是内容更加丰富的由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的文化合态情景,都生存于满族人民博大、深远的精神世界。那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剪纸作品,是民众为了满足自身的民俗文化生活的需求,创作、应用和流传的。 为传统满族剪纸艺术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,为了使满族剪纸艺术后继有人,公主岭市八屋中心校从2010年起,在学校开设剪纸课,由剪纸艺术家闫雪玲主讲。从简单的剪纸技法开始讲授,逐步加大难度,并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,不求形神兼备,但必须要把自己的想法,自己对剪纸的理解表现出来,同学们学习剪纸的积极性很高,作品进步很快,创作的剪纸作品虽然稚嫩,但那份童真,那种烂漫的创作思维让人耳目一新,尽享童趣。有耕耘就有收获,几年的努力,硕果累累,一千余名学生掌握了剪纸基本技法,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创作,其中刘鑫玥等四名同学荣获2012年“首届全国儿童剪纸展”银奖;庞启航等三名同学荣获四平市2013年“迎新春春联、剪纸、挂钱大赛”一等奖。《大东北文化报》、《公主岭报》等报纸刊登了同学们的20余幅剪纸作品。八屋中心小学致力民族文化传承的事迹引起了媒体的注意,公主岭电视台专程来到八屋中心小学录制了剪纸教学节目,并在公主岭新闻播出。 八屋中心小学的满族剪纸教学引起了教育局领导的重视,经过实地考察和论证,觉得满族剪纸作为濒危民间工艺,有广阔的发展空间,成立了首届满族剪纸培训班,组织公主岭市区的30余名骨干教师,集中向闫雪玲学习满族剪纸,并逐步在全市推广。培训期间,教育局王局长亲自来到剪纸班教室,鼓励学员认真学习,扎实掌握满族剪纸技巧,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已任,当好播种机,培养出更多的满族剪纸人才在公主岭市妇联的支持帮助下,八屋中心校成为“吉林巧姐培训基地”,培训农家妇女学习剪纸。学习剪纸的妇女们从开始对剪纸的好奇、喜爱,转变到了做剪纸是一项可以增收的产业上来,随着市场的打开,培训基地的剪纸业务完成了华美转身,进军高端剪纸市场,完成了剪纸用品到剪纸艺术品的转变,在吉林优品、汇丰国际传媒、吉林省工艺美术展示交流中心等几家公司都有销售专柜,她们创作的满族剪纸,剪纸纪念册成了旅游区、政府文化交流的抢手货。已有100多幅作品被《中国民族杂志•海外版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吉林日报》等省和国家级报刊刊用。2011年中央电视台《走遍中国》栏目来闫雪玲家采编的年俗剪纸节目,在2012年1月21日(腊月二十八)播出。
      2014年7月,来自美、日、韩、等国家30余人的“国际友人感知吉林”采风团来到公主岭,国际友人被绚丽的剪纸折服,并请闫雪玲现场传授剪纸技巧。 为了继承发扬宝贵的民间文化,闫雪玲经过2年的筹备、努力,发起成立了“公主岭民间文艺家协会”目前发展会员60余人,艺术门类函盖20项民间艺术。愿满族剪纸能像大美长白山下的柳树一样,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,枝繁叶茂。满族剪纸,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。闫雪玲满族剪纸传承培训基地不但继承和发扬了满族剪纸艺术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和动手能力,还完成了华美转身,开始进军高端剪纸市场,完成了剪纸用品到剪纸艺术品的转变。在吉林优品、汇丰国际传媒、吉林省工艺美术展示交流中心等几家公司都有销售专柜。几年来,闫雪玲满族剪纸作品被《大东北文化报》、《公主岭报》等报纸先后刊登了20余幅剪纸作品。100多幅作品被《中国民族杂志•海外版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吉林日报》等省和国家级报刊刊用。